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报生纸上种族栏之我见

行动党州议员杨巧双针对其孩子应该在国民登记局发出的报生纸上应该于种族栏填写什么种族的课题,发生了一段时间,新闻刚出现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些想法,但前阵子出差较多,到现在方可说说自己的意见。

首先,一些社会舆论提出的论点我想当赞成,若说今天类似杨巧双丈夫是印裔本身是华裔,生下的孩子硬是要放上其中一个种族,那么她长大后和另外一位卡达山族及锡克族生下的孩子结婚,到时候又要放什么种族?

在多元种族的国家,就如马来西亚,异族联婚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但除了保生纸以外还有许多官方文件,都必须填上种族,而且还只能硬性规定有哪几个选择,是否说不过去?

不要把这件事情政治化,我本身的立场是,国籍在这个案件上比种族重要,就如我常到国外去,外国人问我是什么人,我的第一个答案肯定是“马来西亚人”,除非有进一步的沟通,那我会说,我是马来西亚华人。

不过,当初在碰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也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在马来西亚的各个官方文件都免除了种族一栏,没错,的确可以促进国民团结,至少我们都是以马来西亚人为先,但会不会因为如此,而陷入类似印尼以及泰国几十年前的同化危机?从而导致我们失去了维护种族的文化、历史与尊严?

刚巧那时候我人在澳洲墨尔本,相信大家也知道,墨尔本有接近三分一都是外来移民,不管马来西亚、香港、越南、印尼、台湾、中国都有。于是,我询问了我当地的一位朋友,他父亲是香港人,老婆是马来西亚人,那么他孩子需不需要在澳洲填写种族栏目?

他用很狐疑的眼神看着我,说:“哪有什么种族栏目?就是在国籍上填写澳洲人就对了”

于是,我再看看墨尔本的环境,没错,来到这里的人,一律都已经变成澳洲人,也不会在官方文件上注明你是华人印度人或者越南人,但这是不是代表着,这些人都忘了自己的根?

墨尔本甚至全澳州的华人,还是庆祝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重要节日,华人著名美食依然遍布着澳洲,他们有华人的电视节目有华人的电台,这些种种迹象,不都和马来西亚一样?

我认为,种族栏以及会不会忘本是不能划为一体的,许多马里西亚人也许还在种族栏上填写华人,但他本身是否真正了解华族的根,华族的历史?更不用说,许多自称华人的年轻人,连华语都不会说了。

把种族栏删除,强调我们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才能够达到团结的目的,但我想,对于马来西亚目前的政治现实,这一点应该很难达到,原因很简单:种族课题,是丑陋的政治家54年来可以捞取的政治资本,而且百试不腻,试问他们怎么舍得放弃这一块大肥肉?

名师早点:包装我们的马来西亚

上一次在名师早点中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可以把马来西亚的美食进一步包装和宣传,为我们的旅游业进一份力量,今天延续这个话题,谈谈旅游景点的配套。

我曾经到过泰国、澳洲甚至中东的酒店,发现在这一些国家大部分的酒店,都会有一个旅游柜台,有的是由酒店本身经营,有的则是旅行社借用酒店的地点摆设摊位,但他们的重点都一样,就是向住在该酒店或附近的外国游客,推介当地的旅游景点,并且把它弄成旅游配套。

这种推销方式在泰国最为明显,尤其是类似普吉岛这类型的热门旅游岛屿,除了酒店之外,甚至在路上都是类似的柜台,他们销售什么类型的配套呢?他们会把附近的旅游景点都弄成一日游,你可以选择Island Hopping, 骑大象、喂食猴子等等,总之,你可以在柜台当中选择你喜欢的行程或旅游方式,然后直接向他们缴费报名。第二天一早,就会有专车到你的酒店接你,进行一日的行程,包括午餐,然后在傍晚的时分送你会酒店。

这一种包装方式其实是相当吸引的,至少免掉了游客自行安排活动的烦恼,而且经济又方便;然而,我不太确定马来西亚有多少个旅游景点有提供这类型的服务?至少,我这一个周末刚刚从波得申度假回来,却不见酒店有提供这类型的旅游服务。

其实,马来西亚的旅游景点或文化比起泰国差异不大,如果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将会是我国和外国游客双赢的一种局面。

今天要谈的另外一个重点,则是我们是否会好好利用马来西亚的优势,发展成为旅游业中的独特景点?或给游客一个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我曾经参加过泰国刚才所提及过的一日游,除了一般的行程,其中一个活动竟然是参观橡胶园,并且亲手割胶!这一点对我们这些热带国家或盛产橡胶的地区好像有点匪夷所思,橡胶园有什么好看的嘛!但偏偏,对许多欧美国家的游客,这却是新鲜又有趣的一种体验。还有,泰国清迈还特别为游客设立泰国食物烹饪课程,上课的清一色是外国游客,是否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就学会泰国菜那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那是体验当地国情的另一种旅游乐趣!

依此类推,马来西亚的旅游业还可以推出什么样特别的活动?我大胆给几个假设:马来西亚半岛都是沿海的,所以有很多旅游胜地,我们可以在这些地点,增设捕鱼体验的旅游配套!游客将跟随有经验的渔民一起出海捕鱼,体验如何撒网捉鱼,还可以享受美丽的海景;捕到的海产,可以在当晚就进行烧烤会,亲手捉鱼亲手烧烤再享用,绝对能够吸引许多外国游客!

另外,我们可以有榴莲配套,向游客征收一笔费用,让他们在榴莲季节的时候入住榴莲园一个晚上,亲自体验榴莲坠落的情形,在听到声音后,去寻找榴莲然后大快朵颐,也是另一种风味啊!

又或者,我们可以在盛产稻米的北马,组织下田体验,让游客卷起裤脚,走入稻田插秧,或者在收成季节的时候用镰刀尝试收割稻米,当天中午再准备香喷喷的米饭搭配马来西亚著名菜肴,也肯定留下难忘的回忆!

再联想下去,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点子和方式,让外国游客来到马来西亚,不纯粹是欣赏美景,而是可以进一步体验马来西亚的风土民情,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游客,爱上美丽的马来西亚!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名师早点:为美食撰写故事

马来西亚得天独厚,拥有许多大自然景色:高山、沙滩、岛屿、森林等全都是吸引人的景点;我们有多元种族,延伸的就是多元文化,甚至是各种独特的美食;我们四季如夏,更是许多寒带国家游客的最爱;我国的回教文化,是中东游客理想的旅游圣地。不过,在拥有了以上的条件后,我们真的把旅游业这一块做好了吗?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有机会到不同的国家去,除了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外,也会格外留意当地的旅游业,然后情不自禁地拿来和自己的国家作比较;有时后我也会上网看看外国朋友的旅游网志或部落格,看看他们眼中的马来西亚到是怎么样的一个旅游景点。

综合以上的经历,我认为有一些部分我们是没有做好的,今天先说说美食这一块。

我们常说台湾有不少美食,前阵子我到台南去,也真的是享受了一趟美食飨宴,但回头想想,他们靠的,不只是美食,还有说故事的本事和功力。

台湾人很会替美食说故事,于是替美味的食物增添了一种想像的味道,例如我在台北吃了一家超过100年历史的牛肉面,吃的已经不单纯是牛肉面,还有他们在墙上记录这100年来的历史与故事。

台湾在这一方面很在行,你可以上网搜寻更多类似的故事。那么,看看马来西亚,我们有为美食记录它的故事吗?

举例:槟城的Asam Laksa是美食,也是马来西亚独有的美食,但你几乎在马来西亚各地都可以吃得到,而它的故事又在那里?也许有人会说,槟城在极乐寺附近巴刹那一家应该有故事了吧?抱歉,我承认它很美味,也有不少媒体报导,但这么多年以来,它就是一家在巴刹摆摊的摊位,到底它的故事是什么?

落在台湾人手里,也许他们会这么做:把摊子美化,或就在附近租下比较像样的店面,这么做不是要改变经营模式,而是至少在卫生条件上可以招来更多国外游客。接着,在墙上写下有关Asam Laksa的故事,它是怎么来的?佐料有那一些?为什么会这么美味?还有,更重要的,是这家店经营了多久?第几代了?放上刚开始经营的图片或构图,打个大大的标题:50年不变的南洋风味!

甚至,可以和槟城旅游局合作,就在机场告示板弄个显眼的广告,绝对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而且会创造更多口碑!

这样举一反三,你可能还可以联想到更多的美食吧?槟城的虾面、炒粿条,怡保鸡丝河粉和鸡饭,巴生肉骨茶,芙蓉烧包,Kajang的沙爹等等,都是可以冠上故事和历史的美食,而我绝对相信,现在的游客除了要找好吃的,也寄望他们吃的食物,能够拥有更多的故事可以细细咀嚼。

我绝对相信,为美食制造它们的故事,记录它们的历史,会让游客甚至马来西亚人,对这一些美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能够让它长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