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名师早点: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前阵子因为公司安排的员工 集训,有幸上了本地讲师林仁超老师的课程,其中一堂有关沟通的课程,林老师提出了几个重点,而当中一个要诀,一直到现在我们同事都还挂在口中讨论,那就是三个不 - 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

之所以这一点会热烈讨论,主要是大家都知道,若能够做到以上的三不当然是最好,不过,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能够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吗?

开玩笑?除非是圣人吧?不然,在日常生活这么多压力这么多冲突这么多不满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完全不批评,做错不责备,不爽就不抱怨呢?

于是乎,我把这一个要诀稍微增加一些条件,同事们要是能够遵循这些被“放宽”的条件,相信可以在事业上甚至生活上迈进一大步。

首先是不批评,我们总喜欢批评别人,不管这个人或这件事情与你有没有直接关系,有时候总会觉得有批评才能够显示自己懂得比较多,无论如何,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完全不批评,在某一种程度上,善意的批评是好的,是让受批评的一方能够改进的,于是,不批评的范围内,不包括了善意的批评。

另外,在批评之前,先给自己10秒钟,想想自己,再来批评。我们是否有资格做出这样的批评?我们是否已经做好本分?要是自己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却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滔滔不绝,那只是自己没有那样的水准而已,所以还是不批评的好啊!

第二,不责备。这一个条件要在公司里完完全全实行,那是几乎不太可能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责备之前必须先了解状况:对方是否已经尽了力?一个企业方案在通过以前,必须要得到大家的同意和认同,因此若执行的人已经尽了力,不应该受到责备;除非是这一个人没有尽力,忽略了太多事情而导致方案失败,那就应该责备。在这种情形下,责备是为对方好,只有在被责备的情况下,对方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才能够做出改进!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责备的时候,必须是对事不对人。注意用词和语气,记得你这一次作出的责备,主要是希望对方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人身攻击,把工作上的失误转换成个人的恩怨,造成下属或同事和你出现人事上的冲突,那么你的责备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最后一点,是不抱怨。坦白说,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不管在公司里面,或者是对家人的时候,抱怨声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它是公开或者是小声说的那一种。我想在这里给大家想象一个画面:一家人难得在周末开开心心吃一餐饭,于是相约到餐馆去。餐厅人很多,好不容易才找到位置,却因为侍应生太忙了,要等好久才能够点菜。于是抱怨声开始来了,一个人说这家餐厅服务很差;一位说餐厅位子太窄了;抱怨于是开始传染,有人说点的菜怎么这么久才上来,有人说怎么那么难吃,有人说为什么当初要选这家餐厅,有人说我若不出主意你们也没有意见,当初都说随便怎么现在才来发表意见?

就这样,抱怨声从饭还没开始吃就一直出现,然后大家都觉得怨气很重,饭也不怎么好吃了,甚至原本想好好联络感情的饭局,反而变成了“不爽”的情绪,问题,就出现在太喜欢抱怨了!

那这种情形是否可以改变?是可以的,找出不抱怨的另外一个解决方案就对了。例如,把餐厅的不满逐一纪录下来,再把它交给餐厅东主,说这是客人的意见和想法。东主若可以因此改善,那么还等于成为了帮助人的一方哦!

又或者,把原本的不满放小,想想这一次要聚餐的目的,不去提抱怨的事情,把焦点放在大家最近过得如何?有那一些好消息可以分享?既然抱怨可以传染,那么我相信好心情也可以传染的,重点就是我们选择抱怨或分享好心情而已。

把以上这个原本听起来只有圣人可以做到的“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稍微作一些调整后,相信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的,在这里希望听节目的朋友,可以在这一个能力范围内,开始做到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我绝对有信心,你在事业上和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会进一步好起来!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报生纸上种族栏之我见

行动党州议员杨巧双针对其孩子应该在国民登记局发出的报生纸上应该于种族栏填写什么种族的课题,发生了一段时间,新闻刚出现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些想法,但前阵子出差较多,到现在方可说说自己的意见。

首先,一些社会舆论提出的论点我想当赞成,若说今天类似杨巧双丈夫是印裔本身是华裔,生下的孩子硬是要放上其中一个种族,那么她长大后和另外一位卡达山族及锡克族生下的孩子结婚,到时候又要放什么种族?

在多元种族的国家,就如马来西亚,异族联婚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但除了保生纸以外还有许多官方文件,都必须填上种族,而且还只能硬性规定有哪几个选择,是否说不过去?

不要把这件事情政治化,我本身的立场是,国籍在这个案件上比种族重要,就如我常到国外去,外国人问我是什么人,我的第一个答案肯定是“马来西亚人”,除非有进一步的沟通,那我会说,我是马来西亚华人。

不过,当初在碰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也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在马来西亚的各个官方文件都免除了种族一栏,没错,的确可以促进国民团结,至少我们都是以马来西亚人为先,但会不会因为如此,而陷入类似印尼以及泰国几十年前的同化危机?从而导致我们失去了维护种族的文化、历史与尊严?

刚巧那时候我人在澳洲墨尔本,相信大家也知道,墨尔本有接近三分一都是外来移民,不管马来西亚、香港、越南、印尼、台湾、中国都有。于是,我询问了我当地的一位朋友,他父亲是香港人,老婆是马来西亚人,那么他孩子需不需要在澳洲填写种族栏目?

他用很狐疑的眼神看着我,说:“哪有什么种族栏目?就是在国籍上填写澳洲人就对了”

于是,我再看看墨尔本的环境,没错,来到这里的人,一律都已经变成澳洲人,也不会在官方文件上注明你是华人印度人或者越南人,但这是不是代表着,这些人都忘了自己的根?

墨尔本甚至全澳州的华人,还是庆祝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重要节日,华人著名美食依然遍布着澳洲,他们有华人的电视节目有华人的电台,这些种种迹象,不都和马来西亚一样?

我认为,种族栏以及会不会忘本是不能划为一体的,许多马里西亚人也许还在种族栏上填写华人,但他本身是否真正了解华族的根,华族的历史?更不用说,许多自称华人的年轻人,连华语都不会说了。

把种族栏删除,强调我们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才能够达到团结的目的,但我想,对于马来西亚目前的政治现实,这一点应该很难达到,原因很简单:种族课题,是丑陋的政治家54年来可以捞取的政治资本,而且百试不腻,试问他们怎么舍得放弃这一块大肥肉?

名师早点:包装我们的马来西亚

上一次在名师早点中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可以把马来西亚的美食进一步包装和宣传,为我们的旅游业进一份力量,今天延续这个话题,谈谈旅游景点的配套。

我曾经到过泰国、澳洲甚至中东的酒店,发现在这一些国家大部分的酒店,都会有一个旅游柜台,有的是由酒店本身经营,有的则是旅行社借用酒店的地点摆设摊位,但他们的重点都一样,就是向住在该酒店或附近的外国游客,推介当地的旅游景点,并且把它弄成旅游配套。

这种推销方式在泰国最为明显,尤其是类似普吉岛这类型的热门旅游岛屿,除了酒店之外,甚至在路上都是类似的柜台,他们销售什么类型的配套呢?他们会把附近的旅游景点都弄成一日游,你可以选择Island Hopping, 骑大象、喂食猴子等等,总之,你可以在柜台当中选择你喜欢的行程或旅游方式,然后直接向他们缴费报名。第二天一早,就会有专车到你的酒店接你,进行一日的行程,包括午餐,然后在傍晚的时分送你会酒店。

这一种包装方式其实是相当吸引的,至少免掉了游客自行安排活动的烦恼,而且经济又方便;然而,我不太确定马来西亚有多少个旅游景点有提供这类型的服务?至少,我这一个周末刚刚从波得申度假回来,却不见酒店有提供这类型的旅游服务。

其实,马来西亚的旅游景点或文化比起泰国差异不大,如果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将会是我国和外国游客双赢的一种局面。

今天要谈的另外一个重点,则是我们是否会好好利用马来西亚的优势,发展成为旅游业中的独特景点?或给游客一个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我曾经参加过泰国刚才所提及过的一日游,除了一般的行程,其中一个活动竟然是参观橡胶园,并且亲手割胶!这一点对我们这些热带国家或盛产橡胶的地区好像有点匪夷所思,橡胶园有什么好看的嘛!但偏偏,对许多欧美国家的游客,这却是新鲜又有趣的一种体验。还有,泰国清迈还特别为游客设立泰国食物烹饪课程,上课的清一色是外国游客,是否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就学会泰国菜那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那是体验当地国情的另一种旅游乐趣!

依此类推,马来西亚的旅游业还可以推出什么样特别的活动?我大胆给几个假设:马来西亚半岛都是沿海的,所以有很多旅游胜地,我们可以在这些地点,增设捕鱼体验的旅游配套!游客将跟随有经验的渔民一起出海捕鱼,体验如何撒网捉鱼,还可以享受美丽的海景;捕到的海产,可以在当晚就进行烧烤会,亲手捉鱼亲手烧烤再享用,绝对能够吸引许多外国游客!

另外,我们可以有榴莲配套,向游客征收一笔费用,让他们在榴莲季节的时候入住榴莲园一个晚上,亲自体验榴莲坠落的情形,在听到声音后,去寻找榴莲然后大快朵颐,也是另一种风味啊!

又或者,我们可以在盛产稻米的北马,组织下田体验,让游客卷起裤脚,走入稻田插秧,或者在收成季节的时候用镰刀尝试收割稻米,当天中午再准备香喷喷的米饭搭配马来西亚著名菜肴,也肯定留下难忘的回忆!

再联想下去,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点子和方式,让外国游客来到马来西亚,不纯粹是欣赏美景,而是可以进一步体验马来西亚的风土民情,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游客,爱上美丽的马来西亚!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名师早点:为美食撰写故事

马来西亚得天独厚,拥有许多大自然景色:高山、沙滩、岛屿、森林等全都是吸引人的景点;我们有多元种族,延伸的就是多元文化,甚至是各种独特的美食;我们四季如夏,更是许多寒带国家游客的最爱;我国的回教文化,是中东游客理想的旅游圣地。不过,在拥有了以上的条件后,我们真的把旅游业这一块做好了吗?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有机会到不同的国家去,除了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外,也会格外留意当地的旅游业,然后情不自禁地拿来和自己的国家作比较;有时后我也会上网看看外国朋友的旅游网志或部落格,看看他们眼中的马来西亚到是怎么样的一个旅游景点。

综合以上的经历,我认为有一些部分我们是没有做好的,今天先说说美食这一块。

我们常说台湾有不少美食,前阵子我到台南去,也真的是享受了一趟美食飨宴,但回头想想,他们靠的,不只是美食,还有说故事的本事和功力。

台湾人很会替美食说故事,于是替美味的食物增添了一种想像的味道,例如我在台北吃了一家超过100年历史的牛肉面,吃的已经不单纯是牛肉面,还有他们在墙上记录这100年来的历史与故事。

台湾在这一方面很在行,你可以上网搜寻更多类似的故事。那么,看看马来西亚,我们有为美食记录它的故事吗?

举例:槟城的Asam Laksa是美食,也是马来西亚独有的美食,但你几乎在马来西亚各地都可以吃得到,而它的故事又在那里?也许有人会说,槟城在极乐寺附近巴刹那一家应该有故事了吧?抱歉,我承认它很美味,也有不少媒体报导,但这么多年以来,它就是一家在巴刹摆摊的摊位,到底它的故事是什么?

落在台湾人手里,也许他们会这么做:把摊子美化,或就在附近租下比较像样的店面,这么做不是要改变经营模式,而是至少在卫生条件上可以招来更多国外游客。接着,在墙上写下有关Asam Laksa的故事,它是怎么来的?佐料有那一些?为什么会这么美味?还有,更重要的,是这家店经营了多久?第几代了?放上刚开始经营的图片或构图,打个大大的标题:50年不变的南洋风味!

甚至,可以和槟城旅游局合作,就在机场告示板弄个显眼的广告,绝对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而且会创造更多口碑!

这样举一反三,你可能还可以联想到更多的美食吧?槟城的虾面、炒粿条,怡保鸡丝河粉和鸡饭,巴生肉骨茶,芙蓉烧包,Kajang的沙爹等等,都是可以冠上故事和历史的美食,而我绝对相信,现在的游客除了要找好吃的,也寄望他们吃的食物,能够拥有更多的故事可以细细咀嚼。

我绝对相信,为美食制造它们的故事,记录它们的历史,会让游客甚至马来西亚人,对这一些美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能够让它长远流传。

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蔡摊主的荒谬论

话说有一家经营了54年的食坊,由各不同种族的食物摊位组成,50年来一直没有更换经营权,从而导致经营者不再以食客为主,不再花心思去烹饪,反而价钱节节上升,让食客们苦不堪言。

于是,前几年开始,食客逐渐放弃在食堂内进食,尤其是华裔食客,实在受不了食坊内中餐摊位的难吃,也看不惯摊主忽略华人食客的心声,处处以马来餐摊主的思路为主,开始转向食堂外的小贩,导致食坊客流量减少,食坊外的另外三个小贩则突然生意大好。

这一来不止食坊的生意大受影响,当中一家号称售卖各种食物,但还是以中餐为主的摊位,更几乎接近倒闭,其许摊主还必须走后门,才可以确保在食坊委员会里面保住一个筹委名单。

食坊纳主席,也就是马来摊主为了确保食坊经营权不被转换(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利益),于是推出了“一个食坊”的口号,言下之意,就是不论食坊内的哪一个摊主,都应该照顾每一位食客,都应该让每一位食客都感觉平等。

这个口号喊出来,开始的时候的确让食客们眼前一亮,觉得食坊痛定思痛,开始改变一些策略,决定挽回食客们的心,但一段时间下来,食客们逐渐发现,口号只不过是口号,所谓的一个食坊,还是无法放下各不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待遇,食坊摊位还是以种族口味为主,这也是食坊个摊主长久以来乐此不疲的戏法!

于是乎,在东边食坊开始出现了食客的反弹,尤其是华裔食客,放弃了东边食坊一家长久经营中餐的摊位,还导致其陈摊主被逼退位,在这种现象下,西边食坊内的华人蔡摊主开始慌了。

荒谬的言论由此而生。

蔡摊主竟然说,如果食客们不继续支持华人摊位,那么,他们作为“华人代表”,就会从食坊内退出!言下之意,就是你华人若不支持我,以后就别想在食坊内吃到中餐!

放屁!

第一,食客本来就是消费者,绝对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管是食坊内或者外面的小贩,你做的食物不好吃,凭什么要我支持你?

第二,你要确保你在食坊内拥有一席之地,应该做的就是好好检讨自己的食物,加强烹饪技巧,做出更美味更能让食客满意的食物,但你没有!你在威胁食客,不管好不好吃,都一定要吃!

第三,蔡摊主难道也不赞同纳主席“一个食坊”的口号?难道还是认为,只有华人摊主才可以照顾华人食客?不是说好食坊内应该照顾每一个种族的口味吗?为什么现在又变成一定要有华人摊位,才可以照顾华人食客?

第四,更甚的是,纳主席也几乎忘了自己说过的口号,还跟着蔡摊主的言论起舞!

蔡摊主,麻烦你认清一样事实,老一辈的食客,也许因为经历过513的恐吓事件,会被你的这一番言论威胁,但年轻一代的食客,只会因为你这样的言论而感到厌恶!

在这种情形下,食客们只会更支持食坊外的小贩,尽管也不怎么好吃,但总比你的摊位美味一些;你说没有人支持就会关闭摊位,那我请你早点关闭吧!要不然接下来食客们决定让食坊外的小贩入主食坊,你也还不是一样要乖乖打包?

同时,也吁请食坊内的摊主们,不要再玩弄种族口味,今天的食客,不会一味光顾同一种族的摊位,我们可以吃中餐,爱Nasi Lemak,也喜欢Roti Canai !

蔡摊主的言论,真的是本末倒置,荒谬之极!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0321 名师早点:以人为本

今天是星期一,相信这时候也有不少正在上班途中的朋友收听节目,而很多上班族都会把星期一称为Monday Blue,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在轻松舒服的周末之后,要重新收拾心情投入工作,对很多人来说,的确是很Blue的一件事情。

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经和一些管理层的朋友讨论过,如何消除上班族的低落情绪,方案有很多,但其中一样是我们都认为很重要的,那就是“以人为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上班的员工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单位,很多中小型企业开始注意到了一样事实:那就是员工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就算在三国演义里头,曹操也不就常常挂着这样的一句话?得一良将,胜过千万兵马。一个企业若能够好好实施“以人为本”的政策,小型的公司都可以逐步成为资金雄厚的大公司,反之,企业再大,却无法留住员工的人和心,那么它迟早会迈向没落。

只不过,以人为本很多老板都会说,但有多少老板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呢?一位老板曾经说,我的薪资是同业里面最高的,证明我注重员工的收入,但还是留不住一些人才,为什么呢?

如果你认为一位人才只会因为薪资而留下,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薪资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位想要寻找更大的舞台的员工来说,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

例如:你的公司,能否给员工一个远景?一个他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拥有更大舞台的远景?就算对方今天只是一个业务部门的新丁,但透过公司的日常运作,业务规划,如果你的公司可以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日后可以让他得到更大的成就,那他势必会留下帮你卖命。

很多薪资很高的公司,福利都很好,但致命的地方就在于无法给员工一个远景,他总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看不到前景在那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可能会另谋高就,宁愿做小庙里的大和尚。

以人为本,还包括老板们对待员工的态度。一些老板由于受到传统的思想束缚,永远抛不开身份的枷锁,总觉得自己理应高高在上,没错,有时候管理层应该和员工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工作上的分寸,但若能够适时并适当地给员工们一声真心的问候和关怀,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真正定义。

一些成功的领导,他们会常常和员工用餐,利用非会议时间告知员工们公司的一些想法和规划,让这些员工觉得公司也在乎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员工在情绪上不稳定的时候,老板们应该比别人更加敏锐,第一时间提供真心的问候或关怀,甚至是伸出援手。有时候,你会发现,简单的沟通的问候,往往比起福利薪资更为有效,若你平时都有这么做,当企业面对危机的时候,这一些人员都会不离不弃,和公司共同进退!

“人”是企业中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员工个人,企业文化都是一个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做企业文化工作,就是要真正地做到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理解企业的困难、熟知领导安排自己的良苦用心;又应使领导熟悉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内心需求,理解员工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希望今天所提供的一些信息,能够和许多身为管理层的朋友分享,而我相信,只要你能够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那么你的员工,永远就不会有Monday Blue的低落情绪了!

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0222 名师早点:你是草莓族吗?

农历新年刚刚过去了,除了收拾心情重新面对新一年之外,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在领取了花红以后,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在事业上给自己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冲刺吧?今天的名师早点,我们就不谈时事,换个角度来谈谈现代年轻人对工作的态度和想法。

由于目前的工作关系,我常常会应征新人,以填补公司的空缺,或寻觅恰当的人才;而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则是我相当关注的一群。因为我总认为,年轻人是比较有干劲有活力,在一个团队里,有时候活力会比经验来得重要,更能为公司带来生气!

不过,不管是我本身的经历,或者和其他有管理经验的朋友交流,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认同一样事情,许多80年代后的年轻人,和70年代或更早出生的人比较,态度和想法上实在有很大的分别。一位朋友甚至开玩笑说:现代的年轻人在寻找新工作的时候,都抱着一种想法,那就是:薪水高高,福利好好,压力少少,闷了就跑!

马来西亚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不错,和邻国如泰国和印尼比起来,就业机会也相对增加,加上现代的年请朋友大多有不错的学历,因此很多时候都会轻松产生“东家不打打西家”的念头,跳槽于是成了一种风气。

但是,我可以坦白告诉你,如果你是我应征的对象,而你的履历表上却是一年一份新工作,我只会把你当作是最后的选择,哪怕你有多少的才华,你缺少的却是许多现今公司老板或管理层要求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在国外,有人把80年代后的年轻职场人称为草莓族,从字面上不难联想到它的含义:空有亮丽的外表,却是如此不堪一击;说的就是许多有优质底子的年轻人,却不能承受工作上的些许压力。他们会和公司先谈酬劳福利,才来谈工作,尽管我碰过许多工作能力并不如他应征时表示的优异;就算是没有完成任务,他们也不喜欢加班,因为他们认为公司不该占有他们的私人时间,却忘了自己用了多少工作时间来上面子书还有MSN聊天;他们认为工作主要是为了应付生活的开销,却从来不懂得热爱自己的工作!

当然,我们不能一根竹竿打翻整船人,也不是每一位80后的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工作态度,而反过来说,也要看看那一家公司或老板值不值得我们投入所谓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我只是想在这里给各位草莓族的朋友们一个小小的建议:从今天开始,学习爱上自己的工作,用成绩作为和老板谈判福利的筹码,把压力当成前进的推动力,你会发现,老板对你的眼神越来越不一样,到时候,不但是老板会主动给你更好的薪水和福利,就算真的要离开,你的工作态度会让你更容易找到新工作,也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报酬!

祝福大家,都不要做中看不中用的草莓一族!

2011年2月1日星期二

0201 名师早点:从李佳薇夺冠看马来西亚华人娱乐界发展

首先,我要在这里和爱FM的朋友拜个年,希望大家在兔年身体健康,万事顺意,恭喜恭喜!

说到恭喜,我在这里也要恭喜来自芙蓉的李佳薇,成功在前两天的超级星光大道,一个闻名全球华人世界的歌唱比赛,过关斩将,以骄人的成绩夺下冠军,可喜可贺。

要知道,台湾的歌唱事业,可算是全球华人世界的领头羊,能够在这个地方打败来自全球各地的好手,并获得许多台湾资深音乐人的赞赏,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时,李佳薇的夺冠,也不禁让我回头看看我们马来西亚华人的娱乐事业,其实,类似李佳薇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国土上其实有很多,但因为整体环境的因素,能够突出者却是有限。

马来西亚人从小就接触来自国内和国外多姿多彩的文化熏陶,造成许多人,尤其是音乐人比国外的同行者多了优惠的条件,看看我们的歌手,从早期的巫启贤,到后来的光良品冠、梁静茹、戴佩妮、曹格等等,到了台湾发展后几乎都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就算是躲在幕后的音乐人,也获得国外的肯定,包括早前的Alex San,近期的彭学斌、陈威全、瑞业等人,都是台湾或香港许多歌手喜爱的词曲创作人或制作人;但再想深一层,如果马来西亚华人有更好的环境和支持,也许,能够在全球大放异彩的马来西亚人,不只是以上这些人呢!

先说歌唱事业,不管是台前或幕后,很多人都说,因为马来西亚市场不大的关系,所以无法提供这些人一个很好的舞台,导致他们必须到台湾或香港另寻出路,但看看我们的邻国新加坡,人口不到马来西亚的三分一,但为什么他们就是有办法提供更多机会给这些音乐人?

说到新加坡,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娱乐事业上很重要的媒体,那就是电视。新加坡有六百多万人口,和马来西亚华人人口不相上下,但他们拥有两个免收费的中文电视台,但我们呢?不但没有免费的中文台,就算是收费的,却也充斥着大部分的海外节目,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又怎么能够培育更多的电视人才?

虽说好几年前,我们曾经积极发展本地的中文电视剧,而近几年在和新加坡合作的情况下也拍摄了不少中文连续剧,但比起电视台播放海外节目的比率,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是电影。其实,马来西亚一直有不少的华人电影圈人才,不管是早已享誉国外的蔡明亮,或者是频频在国外获奖的导演,但为何本地中文电影就一直无法开花结果?去年开始,我们有幸看到一两部有水准的马来西亚中文电影,再次证明我们的确有这方面的发展潜能,但“初恋红豆冰”的扣税风波,证明了有关当局在这方面还是无法给予中文娱乐圈最有力的支持和协助。

出生自沙巴的名导演蔡明亮就曾经说过,馬來西亞和台灣人口差不多,但為何台灣二十年來在電影上都表現得這麼強勢,而不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就是自由風氣,人民要自由,政府也讓電影環境自由。

台灣電影有政府獎勵補助的輔導金,讓創作者可以自由創作,如果沒有這些資源,創作就沒有自由,就要聽出資商人的,就變成好萊塢,變得很商業化。

总而言之,今天的李佳薇证明了马来西亚有不少的娱乐事业人才,如果有关当局可以加之配合,提供更多的协助和舞台给还在马来西亚奋斗的圈中人,那我们绝对相信,会看到更多不管是从事音乐、电视或电影的马来西亚人,站上闪亮的国际舞台上, 真正地高喊:Malaysia Boleh!

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

1月18日 爱FM名师早点 - 从突尼西亚革命看面子书力量

今天的名师早点,我想透过最近突尼西亚政治革命的新闻,和大家分享Facebook面子书逐渐扩大的影响力。

北非国家突尼西亚在阿里总统铁腕管治23年以后,被人民的力量推翻,甚至必须流亡国外;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场被称为“茉莉花革命”的人民起义,其实用了也只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中有两个因素,功不可没!

第一,就是近期闹得满城风雨的“维基解密”,它揭露阿里政权的贪污腐败,为革命作了一个爆炸性的开头。而紧接着,这些腐败透过Facebook的广泛流传,让年轻族群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街头抗议,最终迫使阿里逃往沙地阿拉伯,突尼西亚更换了政权,姑且不论这一次的改革是否能够为突尼西亚带来更稳定的和平及民主,但不能否认的是,Facebook已经不纯粹是让你我娱乐的社交网站,它也已经是全世界政经文教不能忽略的一种工具!

到目前为止,Facebook的用户已经打破了5亿大关,逻辑上成为了全世界第三大国,因此,不管你是从政或者从商,如果到现在你还是小看面子书的力量,那很抱歉,我只能够说你跟不上时代了。

回看马来西亚的政坛,2008年308大选的政治海啸,其中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网路的发达,年轻选民透过部落格、论坛等网路资讯上看到许多和主流媒体不一样的新闻或消息,起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大家要注意的是,那一年,马来西亚的面子书用户和现在有一段非常大的距离!换句话说,面子书影响年轻选民更显著更有爆发力的结果,将在下一届大选显现出来!

前一阵子有政治人物说,要全面禁止面子书,这其实是开倒车的做法,也许面子书对某些人来说,有着“水能覆舟”的含义,但同时,也别忘了,水,亦能载舟!在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指数每一年都在往后退的情况下,与其禁止这些声音,不如,想想如何利用这一个年轻人爱不释手的工具,把政党的政纲,政治人物的理想,传播给年轻的一代?

美国总统奥巴马可以给我们的政治人物一个借镜,当年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时候,他把他的政纲和理念,不断透过面子书宣扬给年轻的一代,而美国年轻人对他竞选的Change口号更是合上了胃口,因此面子书成为了奥巴马当选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管道;2010年10月,根据另外一个和面子书同样有影响力的网路工具Twitter公布的数据,在全世界国家元首当中,奥巴马拥有400多万跟随者,单是过去3个月,他的粉丝又增加了200多万。前阵子我国首相也透过面子书和推特公开面对群众回答问题,可想而知,面子书也好,推特也好,已经被许多国家首脑意识到其接触人民的重要性。

除了政治,面子书在马来西亚的商业界也成为了新宠,还记得一年前一家肉干行加入了面子书的行销手法,出乎意料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通路;在北马,甚至有榴莲园主利用Facebook行销,把游客带到了榴莲园;许多本地企业,包括本地著名的廉价航空公司,这两年来开设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叫做Social Media,这个部门的员工的工作,就是在Facebook、Twitter等新兴通路上发放公司的新消息,同时维持和网友的互动!

今天的面子书,已经不再是6年前马克。佐伯格所设立时那么单纯;他能够让许多中小型企业用最节俭又快速的方式走入人群,他也能够让一个高压的政权在一个月内倒台!他是一个全球拥有5亿户口,在马来西亚超过350万户口的通路,不管对从政者或从商者而言,他是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面子书是完全免费的!

所以,在今天,如果你的政党,或者你的企业若还没有好好善用面子书,快马加鞭地和社会,尤其是年轻族群接轨,那么很抱歉,你真的是“没面子”了!

(红字部分也许因时间关系而被删除)